欢迎来到星海音乐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校友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笛声飘过六十年 ——访著名笛箫演奏家陈鸿燕校友

  陈鸿燕,我校1964级校友。1994年始任香港中乐团大笛、新笛首席至2016年荣修。曾应邀在南非、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广州、深圳、台山、南宁、合肥、天津、沈阳、哈尔滨、青岛、海南、澳门、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演奏会。曾创作《丰收锣鼓》、《铁魂》、《感悟——中国农耕史话》等乐曲。多年从事民族音乐教育推广工作,现任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音乐专科学校笛子导师。

  2017年4月19日下午,校友工作办公室采访组携音乐学系学生创作小组在大学城校区音乐博物馆岭南馆采访了陈鸿燕校友。本文根据采访记录整理,并经受访者本人审阅。

  陈鸿燕1948年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的一个农村家庭,学习音乐对他而言,原本遥不可及。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他却因三颗鸭蛋改变了命运。1961年的寒冬腊月,13岁的放牛娃陈鸿燕被生产队长安排去放鸭子。有一次,他意外捡到三颗鸭蛋,自己舍不得吃,而是送给了同村的同学陈兆槐。“怎么能有鸭蛋吃?”当天晚上,陈兆槐的父亲陈品豪询问了鸭蛋的来历。那是一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当得知是穷孩子陈鸿燕送的时,陈品豪心中一阵酸楚:“鸿燕家穷,教他吹笛子吧。”第二天,陈兆槐便把笛子带到陈鸿燕放牛放鸭的地方送给他,“我爱不释手,天天乱吹。”纯朴的少年将这把五分钱的笛子视若珍宝,尽管吹奏不得法,却抹不掉发自心底的那一份欢喜热爱。翌年,经陈品豪老师介绍,陈鸿燕来到广州求学于广东音乐吹管乐泰斗陈添寿先生门下。“我拼了命地练,站在高山上、屋顶上,顶着寒风吹长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恩师的教导、一年的苦练,陈鸿燕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广州音专。

  “考上的那种高兴感觉好得不得了。”

  在音专读书期间,陈鸿燕成为班上最刻苦的学生。为了不打扰其他同学,他时常独自跑到学校旁的十九路军坟场,夙兴夜寐地练习,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儿让主科老师罗德栽教授印象深刻:“多少个寒冬酷暑啊,陈鸿燕以不知疲倦,永不满足的探索者的姿态在笛艺之林一步一个脚印知难而进!每当取得点滴心得、收获和长进,他那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津津乐道,那种质朴,率真的坦诚让我欣慰乃至兴奋。”毕业后,陈鸿燕被分配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担任独奏演员。十年间,他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品尝生产苦乐,体验风土人情,将黎村苗寨所蕴藏的民族音乐视为无价瑰宝,如饥似渴地吮汲民族音乐的乳汁。陈鸿燕对民间风情的真实体验,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积累,在他今后的音乐演奏和创作中,发出了异样的光彩。

1967年8月陈鸿燕(中)作为广东代表团上北京受毛主席接见,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

  陈鸿燕习笛,素来秉承学无止境、精益求精的态度。1979年,他考入高手如林、饮誉国际乐坛的香港中乐团,此后更是刻苦有加,力学不倦,兼收各家所长,不断精进技艺。八十年代以来,陈鸿燕担任中乐团大笛、新笛首席,连连首演名牌大曲,他卓越娴熟的技巧,深得乐界推崇,著名作曲家张晓峰先生曾在其首演《诗韵三章》后赋诗相赠:“诗韵三章遇能人,鸿燕一曲四座惊,莫道关山万里隔,世上处处有知音”,在当时传为乐坛佳话。而最能代表陈鸿燕艺术水平的,当属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移植和演奏:他以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四根琴弦到六个琴孔的跨越式转变,独闯这一高难度的艺术“无人区”,用十根笛子将曲目复杂的转调、技巧、情感衔接得浑然天成,调性、小节数均与小提琴版本无分毫相差,如泣如诉的旋律次第流出箫管,演绎着悲欢离合,拨弄听者心弦。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尽管陈鸿燕的音乐足迹已遍布五州,但年少求学的音专学府,依然是他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我是一个放牛的农村孩子,在苦难中见过严寒。母校招我进来,我才有机会去苦练,是母校给予了我生命和力量。”让陈鸿燕念兹在兹的,还有那一份难以忘怀的同窗情谊。“小时候父母给不起钱供我读书,班里的同学们开会,说鸿燕家里穷,没饭吃,就筹款寄到我家去。”后来还是他的父亲写感谢信到学校,陈鸿燕才知道同学们的热情援助。往事历历,无时或忘。“当站在世界顶级的音乐厅演奏时,我常常回想这些事情,满怀感恩之心。”丰富的人生阅历,知恩图报的赤子心交融在陈鸿燕动人的笛箫音韵中,流淌在他的艺术生命之中。曾经,陈鸿燕随团到莫斯科演出,他回忆起小时候村里的俄罗斯专家为他们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情景,心生感慨,刚拿起笛子,就已经掌声如雷,真是“未成曲调先情”。“音乐离不开生活,没有感恩的心,脑袋一片空白,就演奏不出该有的情感。”这正是陈鸿燕最想传递给星海学子的人生心得,他鼓励同学们要刻苦努力,更多深入体验生活,踏踏实实训练。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从牛背上吹笛子的孩童,到闻名遐迩的笛箫演奏家,从穷乡僻壤的农村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再到世界大都市的舞台,陈鸿燕在音乐道路上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不可名状,同时,母校的栽培、同窗的帮助令他刻骨铭心。笛声飘过六十年,他对母校和同学的感恩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星海人。他对笛箫的痴迷令人动容,他的为乐之志令人称道,他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将激励每一位星海人放飞梦想,砥砺奋进!